杂诗六首
崔嵬南国山,上有百尺松。
挺然为良材,枝叶郁茏葱。
附根一何高,雨露濯以蒙。
岩峦互参错,危石当其冲。
匠者徒觊觎,欲取无繇从。
所以千载间,得免斧凿攻。
孰云樗散木,天年独能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势高耸。
- 挺然:挺拔的样子。
- 良材:优质的木材。
- 郁茏葱(yù lóng cōng):形容树木茂盛。
- 附根:树根附着。
- 雨露濯以蒙:雨露滋润,蒙受恩泽。
- 参错(cēn cuò):错落不齐。
- 危石:险峻的石头。
- 当其冲:处于最前线,比喻处于最危险或最关键的位置。
- 觊觎(jì yú):渴望得到不应得的东西。
- 无繇从(wú yóu cóng):无法接近或采取行动。
- 樗散木(chū sǎn mù):指无用之木,这里比喻不被重视的人或物。
- 天年独能终:自然寿命得以完结。
翻译
南国的山峰高耸入云,山顶上生长着高达百尺的松树。 它们挺拔而优质,枝叶茂盛,郁郁葱葱。 树根高高地附着在山岩上,雨露滋润,蒙受大自然的恩泽。 山峦错落有致,险峻的石头挡在前方。 工匠们虽然渴望得到这些木材,却无法接近。 因此,这些松树得以千年来免受斧凿的侵害。 谁说那些无用之木,不能自然地终其天年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国山上的百尺松树,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保护的思考。诗中,“崔嵬南国山”与“百尺松”共同构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挺然为良材”则强调了松树的实用价值。然而,尽管这些松树是优质的木材,但由于其生长环境的险峻,使得它们得以“千载间,得免斧凿攻”,从而自然生长,终其天年。这不仅是对自然保护的一种隐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