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皮币: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这里代指与契丹的交往、贸易等。
- 知雄州:掌管雄州。
-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 契丹:古代的一个民族和政权。
翻译
赵国北部燕国南部是古代的战场,不知哪一年形成了广阔的池塘。在烟波中坐着感觉胡地的尘土已远离,通过与契丹的交往能知晓国家大计的深长意义。优美的地方以前听说有荷叶覆盖水面,这一趟出行还来得及看到经霜后的螃蟹。使君约我到南方来饮酒,正月初七时河桥上的柳正呈现出黄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出使契丹途中的见闻和感受。首句提到赵北燕南曾经的古战场,如今已演变成方塘,体现了时间的变迁。接着说明与契丹交往对国家的重要性。诗中还提到名胜之处的美好景色以及时节,展现出旅途的意趣。结尾通过与使君相约饮酒,以及描绘人日时河桥柳树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友人相聚的美好氛围和对未来会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在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对此次行程和所见所闻的种种思绪。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