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四首韩太祝送游太山

· 苏轼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 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 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偶作: 偶尔为之,随便做一次。
  • 郊原: 城市周围的田野。
  • 笼囚: 指城市生活的拘束。
  • 驱驰足: 驱赶疲劳,尽情奔跑。
  • 烂漫: 形容景色优美,无拘无束。
  • 濯锦: 洗濯锦衣,比喻洗涤心灵或享受春天的美好。
  • 菟裘: 古代隐士退隐之所,此处指隐居之地。
  • 东封顶: 东封泰山之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典礼。
  • 金轮: 日轮,此处象征太阳。
  • 九幽: 九地之下,古人想象的极深之处。

翻译

随意来个城外十天游,还未曾感到厌倦像牢笼。 只要能让疲惫的脚步在尘土中奔跑,终究会用壮丽山川作为回报。 听说春天来了就想去洗尽尘埃(濯锦),那就得四处寻找隐居的好地方。 遗憾的是你没登上东岳山顶,夜晚在那里能看见太阳从幽暗深处升起。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的唱和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轻松的口吻描述了一次郊游的经历,强调了逃离都市喧嚣、投身大自然的乐趣。他鼓励朋友在春天到来时,像古人那样寻求宁静的隐居生活,而他自己却遗憾未能一同登顶东岳泰山,欣赏那震撼心灵的日出景象。整首诗透露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