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雩(yú)泉:在山东常山。
- 龙蛇:岁星纪年的名称,这里指岁月。
- 遮攀:拦住,牵扯。
-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这里代指婴儿。
- 护羌充国:指西汉名将赵充国,他曾多次抗击匈奴和羌人,这里以赵充国比作霍翔太守。
- 悭(qiān):欠缺。
- 镵(chán):刺,刻。
- 邞(fū)淇:水名。
- 濑(lài):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 玦(jué)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翻译
过去我曾在雩泉旁与常山辞别,当时天气寒冷正处在龙蛇之年。山中的儿童拍手欢笑,问我向西去何时才回来。 十年没有赴那孩童时的约定,只有扁舟与蓑衣相伴悠然自得。这次重来父老们高兴我还在,搀扶着老人小孩纷纷来阻拦挽留。 当年的婴儿如今都已长成七尺之躯,而我怎能留住青春容颜。问如今的太守是谁呢?就像那守护羌地的赵充国一样两鬓未白。 亲自拿着牛肉和酒慰劳行人,不再有枸杞菊花来嘲笑寒酸。超然台上摆酒追寻昔日踪迹,还有诗作来铭刻那坚硬顽强。 孤独的云朵落日在马耳山上,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山峰如散开的鬟髻。邞淇水自古以来向北流淌,急流冲下沙石发出佩玉般声响。希望您能谈笑间筑起堤坝,使得城郭边生出溪水湾。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再过超然台时赠给太守霍翔的作品。诗中回忆了往昔的经历,与如今旧地重游、见到故人的情景,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描写了儿童的天真和百姓的热情,也赞颂了太守。诗中还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如马耳山、邞淇水等,增添了意境之美。最后表达了对太守的期待。全诗感情真挚,既有着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充分展现了苏轼豁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