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所属合集
注释
- 江城:指黄州。
- 地瘴(zhàng):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这里说黄州这种地方因瘴气而草木繁茂。
- 蕃(fán)草木:使草木茂盛。蕃,繁茂,滋生。
-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笑容迷人。
- 造物:大自然,创造万物的主宰。
- 金盘荐华屋:在华美的屋子中用金盘供奉(海棠)。荐,供奉,进献。
-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高。
- 无乃:恐怕是。
- 寸根:指海棠的根。
翻译
黄州之地多瘴气,使得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但这里只有这株名贵的海棠花,独自生长在这山野之间,无人赏识,十分孤独。 那海棠花在竹篱之间嫣然一笑,漫山遍野的桃李与之相比都显得粗俗不堪。 我也知道大自然这般安排有着深刻的用意,所以才把这佳人般的海棠花放在这幽深的山谷之中。 它天生就有着一种富贵的姿态,根本不需要在华美的屋子里用金盘来供奉。 那花朵如同美人朱唇沾上酒液,脸上泛起红晕;翠绿色的枝叶如美人的衣袖,卷着轻纱,映照着花瓣的红色 。 树林幽深雾气弥漫,早晨明亮的阳光来得很晚,在暖暖的春风中,海棠花好似睡足了一般。 雨中的海棠含着泪水,显得凄惨悲伤;明月之下,无人相伴,却更显清幽美好。 我吃饱饭后没什么事情可做,便悠闲自在地漫步,还不时摸摸自己的肚子。 不管是别人家还是僧舍,我都拄着拐杖随便敲门,只为观赏那高大的竹子。 忽然遇到这绝美的海棠花映照我这衰老之人,我只能叹息着,默默地擦拭着昏花的老眼。 在这偏僻简陋的地方,怎么会有这样美丽的花呢?恐怕是好事之人从西蜀移栽过来的。 要把海棠小小的根从千里之外移来谈何容易呀,或许是像鸿鹄那样的鸟儿衔着种子飞来种下的吧。 我和这海棠花一样在天涯漂泊落魄,都让人感到怜悯。为此我要喝上一杯酒,作这首曲子来歌唱。 等到明天酒醒之后我还会独自前来,那纷纷扬扬如雪般飘落的花瓣,我又哪里忍心去触碰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谪居期间所作。诗中以海棠自喻,通过对海棠花的描写与赞叹,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开篇描绘了黄州恶劣的环境以及海棠孤独幽独的处境,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着细致地刻画出海棠的美丽姿态,以桃李的粗俗衬托出海棠的高贵不凡,突出海棠“自然富贵出天姿”的脱俗气质。通过对海棠在不同环境下的描写,如“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将海棠刻画得生动而富有情感。
在写法上,苏轼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写海棠不被人赏识,实则暗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被贬荒蛮之地的境遇。同时,诗中充满了苏轼豁达超脱的情怀,他虽感慨自己与海棠同样飘零天涯,但依然能在欣赏海棠的过程中找到慰藉。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而又复杂,语言优美生动,展现出苏轼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苏轼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 》 —— [ 宋 ] 苏轼
- 《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 —— [ 宋 ] 苏轼
- 《 和陶饮酒二十首 》 —— [ 宋 ] 苏轼
- 《 桄榔杖寄张文潜一首,时初闻黄鲁直迁黔南、范淳父九疑也 》 —— [ 宋 ] 苏轼
- 《 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 》 —— [ 宋 ] 苏轼
- 《 申王画马图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