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一 · 金山夜戏

· 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译文

崇祯二年,中秋的第二天,我由镇江前往兖州。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口。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我感到十分惊喜。划动小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都漆黑寂静。树林下洒漏的月光,淅淅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齣戏。锣鼓喧哗,一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慢慢地定睛到底该看作什么人,为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去问。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山僧送到山脚,久久地目送我们,弄不清楚我们到底是人、是怪、还是鬼。

《金山夜戏》由明朝张岱所做,表现了作者的狂放不羁、洒脱任性、赏玩风景的闲情逸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晡(bū):傍晚时分。

翻译

崇祯二年中秋过后一天,我从镇江前往兖州。傍晚时分,到达北固山,把船停靠在江口。月光好似从囊中倒出来进入水中,江涛起伏吞吐,露水之气吸入口中,吐向天空成为白色。我非常惊喜。移船经过金山寺,已经是二更天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四周都漆黑安静。树林下洒下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我叫小奴仆带着演戏的道具,在大殿中盛大地点亮灯火,演唱韩蕲王在金山以及长江大战等各种戏剧。锣鼓声喧闹,整个寺院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个老僧人用手背面揉擦眼睛上的白膜,一致地张开口,呵欠和笑以及喷嚏一起发作。慢慢定睛,看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什么时候到来,都不敢询问。戏剧演完,天将要亮了,解开缆绳渡过长江。山中僧人到山脚,久久地目送,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作者一次奇特而充满意趣的经历。他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兴致突发进行夜戏,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如“月光倒囊入水”“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整个夜戏过程让寺庙中的人惊诧不已,而最后山僧的反应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秘荒诞之感。文章生动展现了作者随性而为的个性,以及对生活中独特瞬间的敏锐捕捉和细腻感受。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