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四 · 秦淮河房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萧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各团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着人。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馀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残,星星自散。钟伯敬有《秦淮河灯船赋》,备极形致。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难以理解的词语需要注释。
翻译
秦淮河畔的河房,既可以居住、又方便交际、还适宜纵情玩乐,房子价值非常昂贵,但居住的人没有一天空缺。装饰精美的船只伴随着萧鼓之声,来来去去,在河中曲折穿行。河房之外,家中有露天平台,朱红色的栏杆,雕刻精美的窗户,还有竹帘和纱幔。夏天的月份洗完澡后,在露台上随意闲坐。两岸的水楼之中,茉莉的微风拂动,让女子的香气十分浓郁。女子们各自拿着团扇,穿着轻柔的绔裤,梳着舒缓的鬓发,倾斜的发髻,十分柔媚动人。每年端午节,京城的士人女子拥堵填满,竞相观看灯船。喜欢热闹的人聚集了上百艘小篷船和其他船只,篷上挂着羊角灯如同串珠一般,船首尾相连,有连续到十几艘船的。船好像烛龙和火蜃,弯曲盘绕,盘旋曲折,水和火相互激射。船中击打鏾钹、星铙,宴会中歌唱和管弦之声,热热闹闹像沸腾一样。士人女子倚靠栏杆大声欢笑,声音和光线杂乱,让人耳朵和眼睛都无法自主。到了午夜,乐曲疲倦灯也残了,星星点点地自然分散。钟伯敬有《秦淮河灯船赋》,极尽描绘形容之能事。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秦淮河畔河房的景象以及端午节时繁华热闹的场景。它展现了河房的多种用途和昂贵价值,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优美雅致。对女子的描写突出了她们的妩媚姿态和迷人香气。描写端午时的游船场面,通过船只的数量、装饰和各种活动,如挂灯、演奏、歌唱等,营造出一种热闹非凡、欢快愉悦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浓郁的节日气氛和独特的风情。最后提到钟伯敬的赋,强调了秦淮河灯船之景的丰富内涵和值得描绘的特征。文字细腻且富有画面感,鲜活地展现了秦淮河畔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生活百态。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
张岱的其他作品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包涵所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十五 三山霁雪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六和塔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孔庙桧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南高峰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十二 古岸芙蓉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彭天锡串戏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北高峰 》 —— [ 明 ] 张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朱氏收藏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栖霞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八 · 王月生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冰山记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焦山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砂罐锡注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天砚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天镜园 》 —— [ 明 ]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