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 · 寨儿令 · 次韵怀古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隋堤犹翠柳 ,汉土自鸿沟。休!来往愧沙鸥。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释

黄鹤矶:又名黄鹄矶,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南齐书·州郡志》:“夏口城(今武昌)踞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 白鹭汀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七国春秋:战国时齐、楚 、韩、魏、燕、赵、秦七国的历史。言活动在这些历史舞台上的风流人物面在哪里去了。 “浪淘尽”句:此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意。 隋堤: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渠筑堤,道皆种柳,世称“隋堤。” 鸿沟:古代的运河,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开封至淮阳东南入颍水。楚汉相争时,曾经划鸿沟为界。东面是楚,西面为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鹤矶(jī):又名黄鹄矶,在今湖北武昌西。
  • 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的平地。
  • 七国春秋: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历史。
  • 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
  • 鸿沟:古运河名,楚汉相争时划地为界的标志。

翻译

书写昔日的交游,换来新添的忧愁,在江上楼中伴着玉箫声从醉酒中醒来。在黄鹤矶头,白鹭栖息的水边平地,烟和水一同悠悠无尽。人在哪里啊,那七国争雄的春秋时代,浪花淘尽了千古的英雄豪杰。隋朝的堤岸上依然是翠绿的柳树,汉家的土地自是从鸿沟划分。罢了!来往之间真愧对那沙鸥。

赏析

这首曲通过描绘一系列的景物如黄鹤矶、白鹭汀洲、烟水、隋堤翠柳等,营造出一种悠然深远又略带沧桑的意境。作者以怀古为引,感叹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消逝,如“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表达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以“休!来往愧沙鸥”结尾,凸显出一种自身在天地间的渺小和无奈之感。整首曲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言辞凝练。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