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己巳二月二十二日游北门,有感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棠坞锦,梨园玉。燕衣舞,莺簧曲。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怕夕阳,影散近黄昏,烧银烛。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槿篱茅屋: 棣篱指槿树编成的篱笆,茅屋用茅草盖的小屋,都是简朴的乡村居所。
- 牯眠: 牛在休息或睡觉。
- 午桥金谷: 午桥和金谷是古代洛阳的名胜,这里借指奢华的贵族生活。
- 绮罗: 绮是丝织品,罗是细薄的丝织物,泛指华丽的衣物。
- 弦管: 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翻译
试着寻找春天的气息,却发现那些美丽的景色都不在简陋的农舍和郊外的废墟里。牛儿慵懒地躺在衰败的草丛中,乌鸦在枯木上凄厉地鸣叫。菜花黄了,却毫无生机,柳叶虽青,却显得粗陋无趣。回忆起过去的繁华,不像年轻时的游玩那样令人开心,眼前的景象让人心生悲伤。
曾经的繁华如棠坞的锦绣,梨园的珍宝,舞者身着华服,乐师奏出优美的曲调。艳阳天,却比不上昔日午桥和金谷的奢华。走在路上,满是香气四溢的华丽衣物,回去时还有悠扬的音乐相伴。然而,最怕的是夕阳西下,影子渐散,临近黄昏,只能点燃银烛照亮黯淡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词以春天的郊游为背景,通过对比现实的荒凉与往昔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词中的“槿篱茅屋”、“衰草”、“鸦啼”等描绘了一幅破败景象,与“午桥金谷”的富贵记忆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逝去青春和美好生活的怀念。同时,夕阳、银烛等意象也暗示了诗人对岁月老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文圭独特的艺术风格。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
陆文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满江红 · 小住京华 》 —— [ 现代 ] 秋瑾
- 《 满江红 ·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 —— [ 宋 ] 史达祖
- 《 满江红 · 金陵怀古 》 —— [ 元 ] 萨都剌
- 《 满江红 · 喜遇重阳 》 —— [ 宋 ] 宋江
- 《 满江红 · 和廓之雪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汉水东流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 [ 宋 ] 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