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闺思)
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尘香旧时归路。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莺能舞,花解语。念后约、顿成轻负。缓雕辔、独自归来,凭栏情绪。
楚岫在何处。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枕前泪,窗外雨。翠幕冷、夜凉虚度。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管弦绣陌: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代指音乐。绣陌:装饰华丽的街道。
- 萧娘:女子的泛称 。
- 风帘:挡风的帘子。
- 朱户:泛指富贵人家的住宅。
- 楚岫(xiù):楚地的山峦,这里用巫山神女典故,指与恋人欢会之处,也代指所思之人。
- 鳞鸿:鳞:鱼,古代有鱼雁传书之说;鸿:大雁,常代指传递书信之人,“鳞鸿”即书信。
- 纨素:白色细绢,这里代指书信。
翻译
华丽的街道上管弦声声,灯火辉煌地映照在画桥上,弥漫着尘土与花香的,是旧时我常走的归路。想起曾经的那个女子,真让我肝肠寸断,过去她常站在风帘后,风帘掩映着朱红色的门户。黄莺儿婉转啼叫好似能翩翩起舞,花儿娇俏仿佛能解语般可人。只是想到当初定下的后约,如今却轻易地被辜负。我缓缓地牵着雕饰精美的缰绳,独自骑马归来,靠着栏杆,满心都是惆怅的情绪 。
心中思念的女子如今身在何处?美好的梦境悠悠难寻,这繁花明月还有谁来作主?惆怅与她的后会之期遥遥无望,徒然只能凭借书信来传递彼此的心意。枕边流着伤心的泪水,窗外又飘起淅淅沥沥的雨。翠绿的帷幕冷冷清清,就这样虚度了这夜晚的清凉时光。真不该相信,这一回的相思之情,竟让我的愁肠千回百转。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闺思题材的作品。上阕描绘了熟悉又繁华的场景,“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展现出热闹欢腾之景,而“旧日风帘映朱户”勾起对旧人的回忆,形成繁华与孤寂、当下与往昔的鲜明对比,“肠断”直抒对“萧娘”的思念之苦。“莺能舞,花解语”以乐景衬哀情 。“顿成轻负”则道尽了深深的遗憾。
下阕进一步抒发愁情,“楚岫在何处”写出不知对方行踪的迷茫与思念,“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表达出孤独落寞之感。“空有鳞鸿寄纨素”写出虽有书信往来却难解相思之苦。“枕前泪,窗外雨”情景交融,营造出清冷哀伤的氛围,将女子独处时的寂寞、思念表现得十分细腻。最后“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强化了相思之深与愁绪的缠绕。全词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心理刻画,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相思中孤寂、惆怅的复杂心境。

康与之
宋洛阳人,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一号顺庵。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官承务郎。秦桧当国,附会求进,累擢军器监丞,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专应制为歌词,阿谀粉饰。所至挟桧势,多所不法。桧死,被劾除名,编管钦州。有《顺庵乐府》、《昨梦录》。
► 52篇诗文
康与之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应天长 · 其六花港观鱼 》 —— [ 宋 ] 张榘
- 《 应天长 · 当时心事偷相许 》 —— [ 五代十国 ] 冯延巳
- 《 应天长 》 —— [ 唐 ] 韦庄
- 《 应天长 》 —— [ 五代十国 ] 顾夐
- 《 应天长 》 —— [ 五代十国 ] 冯延巳
- 《 应天长 · 一钩初月临妆镜 》 —— [ 五代十国 ] 李璟
- 《 应天长 · 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 —— [ 宋 ] 叶梦得
- 《 应天长 · 翠凝仙艳非凡有 》 —— [ 五代十国 ] 孙光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