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赏析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居上:处在上位,指领导者或地位较高的人。
- 宽:宽厚,宽容。
- 为礼:举行礼仪。
- 敬:恭敬,虔诚。
- 临丧:面对丧事。
- 哀:哀伤,悲痛。
翻译
孔子说:“处于上位的人不宽厚,举行礼仪时不恭敬,面对丧事没有哀伤之情,我还有什么可看的呢? ”
赏析
这一章孔子强调了领导者以及人们在各种重要社会情境下应有的态度。“居上不宽”是说处在领导位置若不具备宽厚的品德,很难赢得下属的心悦诚服与忠诚追随。 “为礼不敬”,举行礼仪是传统与文化的体现,若缺乏真诚的敬意,礼仪就沦为空洞的形式。“临丧不哀”表明在面对丧事时,应怀抱哀伤之情,这关乎着人最基本的人情与尊重。这三句话反映出孔子重视内在德行与态度的实质,认为外在行为如果缺少发自内心的真诚,便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了内在的修养和态度对于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子张篇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宪问篇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