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涂:道路,此处指世俗的交往。
- 笱:竹编的捕鱼器,比喻社交场合或社会关系网。
- 匪:非,不是。
- 严穴:深藏不露,形容人沉默寡言。
- 滞事:繁琐的事物,此处指不必要的闲言碎语。
- 栎:橡树,古代常用于祭祀,象征忠诚。
- 社:古代土地神,此处比喻职责或归属。
- 骇吏:使官吏惊骇,形容行为举止自然,不让人感到突兀。
- 嚣医:形容混乱的局面,如同医生面对嘈杂的病人。
- 识:智慧,辨别能力。
- 会感者圆:能理解和接纳的人心如圆润,和谐相处。
- 妙得者意:真正领悟到精髓的人,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 鉴:观察,比较。
- 睹:看见,此处指理解。
翻译
我和仁德的朋友,不涉足于世俗的圈子。 我们沉默寡言,不轻易谈论琐事。 橡树不会因为被供奉在庙里而惊慌,周公也不曾因职位显赫而让官吏害怕。 面对纷扰,我们以智慧引导,分辨是非。 懂得共鸣的人,心灵相通;洞察微妙的人,能把握事物的核心。 我通过比较,看到我们的共同之处,也明白各自独特的见解。
赏析
这首诗是谢安与好友王胡之间互相欣赏的友情表达。诗人强调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相互理解,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琐事所累。他们像橡树和周公一样,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能保持自然本色,不令他人感到不适。通过"会感者圆,妙得者意"的诗句,谢安赞扬了朋友的智慧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境界的认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晋代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操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谢安
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