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何:何其,多么。
- 亹亹:形容连续不断或勤勉的样子。
- 仁通:指仁德通达。
- 拂羽:整理羽毛,比喻修身养性。
- 高栖梧桐:栖息于高大的梧桐树上,象征高尚的品格。
- 颉颃:鸟上下飞动,比喻相互竞争或协作。
- 婉转虵龙:蛇类爬行的柔美姿态,比喻人的举止优雅。
- 异迹:不同的道路,此处指与众不同的生活。
- 齐踪:同道,志向相同。
- 神崖:神秘的山崖,可能寓指超凡的境地。
- 悟言:深沉的交谈,启发人心的言论。
- 机峰:机巧而深远的道理。
翻译
内在的美德多么丰富,你的仁爱不断涌现。 你的修养如同梳理羽翼,高洁如栖息在梧桐。 你与他人竞争或合作,举止优雅如虵龙般婉转。 尽管我们走的道路不同,但我们的追求一致。 我向往那神秘的山崖,期待与你深入交谈那些深奥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王胡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通过描绘他像梧桐上的鸟儿一样高洁、像虵龙般婉转的形象,表达了对王胡卓越人格的敬仰。谢安虽然自己的道路与王胡不同,但内心深处对他的精神境界表示认同,并希望能有更深的交流和启发。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道德精神的崇尚。
谢安
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