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鲜冰玉凝: 新鲜的冰雪像玉一样凝固。
- 阳则消: 遇到阳光就会融化。
- 素雪珠丽: 素白的雪花如同珍珠般美丽。
- 洁不崇朝: 清洁但不能保持整个早晨。
- 膏以朗煎: 油脂因阳光而蒸发。
- 兰由芳凋: 兰花因阳光强烈而凋零。
- 哲人悟之: 哲人领悟这个道理。
- 和任不摽: 和顺而不张扬。
- 外不寄傲: 外表并不骄傲自大。
- 内润琼瑶: 内心如美玉般润泽。
- 潜鸿: 隐藏的鸿雁。
- 拂羽雪霄: 翅膀掠过如雪的高空。
翻译
新鲜的冰雪犹如玉质般晶莹,遇到阳光就融化消散。 洁白的雪花如同珍珠般亮丽,但清洁之美无法持久一整天。 油脂在阳光下迅速蒸发,兰花也因阳光强烈而凋谢。 智者从中领悟,懂得和顺而不显锋芒。 外表不显露傲气,内心却如琼瑶般纯净。 就像那潜藏的鸿雁,轻盈地拂过满是白雪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以冰雪、素雪和兰花等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短暂和变化无常。谢安通过对比冰雪的消融和兰花的凋零,寓言了人生繁华易逝的道理。哲人的感悟体现在对和谐与低调态度的追求,外在的谦逊与内在的修养并重。最后一句借隐喻的鸿雁,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向往,以及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生活的理想。整体诗意清新,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谢安
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