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支遁书
思君日积,计辰倾迟。知欲还剡自治,甚以怅然。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帐。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此多山县,闲静,差可养疾,事不异剡,而医药不同,必思此缘,副其积想也。
拼音
序
东晋文学家谢安写给支盾大师的一封信。谢安隐居时与支遁交往很深,而此信写思念之情,措辞怅怏,文采风流,感情真挚,朋友间的相知相倾跃然纸上,别有意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支遁:字道林,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 剡(shàn):古县名,今浙江嵊州一带。
翻译
思念你日益积累,计算着时间觉得过得很慢。知道你想要回到剡地自行治理,很是让人怅然。人生就如同寄居罢了,最近那些风流得意的事,几乎都没有了。整天忧愁,遇到事情就惆怅。只盼望你来,用会面交谈来消除这些,一天就如同千年一样啊。这里多数是山区县,很闲适安静,差不多可以养病,情况和剡地没有不同,只是医药不一样,一定想想这个缘由,来满足我长久的念想啊。
赏析
这封信语言质朴,真挚地表达了谢安对支遁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他感慨人生短暂如同寄居,曾经的得意之事也已过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他描述了自己所处之地的情况,期待支遁能来,以解思念之苦和排遣忧愁。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谢安对支遁的重视。整封信情感细腻,让我们体会到古人对于友情、人生的独特思考。
谢安
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