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昼秀才过普照寺

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 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普照寺:佛教寺庙名。
  • 朱庆馀(zhū qìng yú):唐代诗人。

翻译

向他人询问知晓去寺庙的路,松竹使得春天的山变得昏暗。深潭中黑色的龙应该还在,巢穴空了鹤却还没有回来。整年在外做客已很疲倦,半天时间和僧人一起闲适。还一起品尝新茶,在听到钟声的欢声笑语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石昼秀才一同前往普照寺的情景及感受。首联通过描述寺路以及松竹暗春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颔联写潭中龙在和巢中鹤未归,增添了些许神秘的气息。颈联表达了诗人长期作客的疲倦,以及在寺庙与僧人相处时获得的片刻闲适与安宁。尾联则在品尝新茶和闻钟笑语中进一步烘托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人体会到那份自在与惬意。整体意境清新自然,给人一种宁静平和之感。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