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拼音

所属合集

#唐诗三百首

译文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注释

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 平明:指天亮。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 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 暂:一作「且」。 共:一作「暂」。 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 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姐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赏析

此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馀,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喩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醜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帚:持帚洒扫。奉,通“捧”。
  • 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宫内多用之,又称宫扇。
  • 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
  • 昭阳:汉代宫殿名。

翻译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打扫,姑且拿着团扇在那里独自徘徊。美丽的容颜还不如寒鸦的颜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赏析

这首诗以汉代班婕妤被弃的典故为背景。宫女清晨洒扫,百无聊赖中以团扇为伴,通过巧妙对比,用“玉颜”与“寒鸦”对比,突出自己的寂寞和被冷落。寒鸦还能沐浴着昭阳殿的阳光,而自己却被弃之冷宫,深刻地表达了宫女失宠的哀怨和忧伤之情。全诗构思奇特,怨意深沉而蕴藉含蓄,意境凄清,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