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二 · 鲁藩烟火
所属合集
注释
- 兖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地区。
- 鲁藩:明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封国。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
- 楹柱:厅堂前部的柱子。楹,(yíng)。
- 宮扇:即团扇,宫中多用之,故名。
- 僚属:下属的官吏。
- 队舞:宋代的宫廷舞。
- 乐工:歌舞演奏艺人。
- 黄蜂出窠:烟火的一种名目。
- 撒花盖顶:烟火的一种名目。
- 天花喷礴:烟火的一种名目。
- 火漆:用松脂和石蜡加颜料制成的物质,加热即融,可用来封瓶口、信件等。
- 橐驼:骆驼。橐,(tuó)。
- 百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 千丈菊:可能是一种能喷射很高的烟火。
- 千丈梨:可能是一种能喷射很高的烟火。
- 尻:屁股。尻,(kāo)。
- 端门:宫殿的正门。
- 攫夺:夺取。
- 狂易:精神失常。
翻译
兖州鲁藩的烟火是天下绝妙的。放烟火时必定张灯,鲁藩的灯,有装饰宫殿的、装饰墙壁的、装饰楹柱的、装饰屏风的、装饰座位的、装饰宫扇伞盖的。诸位王子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全都被收在灯里作为景物。等到放烟火时,灯中的景物又都收在烟火里成为烟火中的景物。天下看灯的人,是在灯的外面看灯;看烟火的人,是在烟火的外面看烟火。不曾有人身体进入灯里、光里、影里、烟里、火里,闪烁变化,不知道这是王宫里面的烟火,也不知道这是烟火里面的王宫。宫殿前搭起好几层木架,上面放有“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等烟火。四旁有珍珠帘八架,架子高二丈多,每一帘上嵌入一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大字。每个字高约一丈多,晶莹映照,明亮高远。下面用五色火漆塑造狮子、大象、骆驼等一百多头,上面骑着南方少数民族的人,手中拿着象牙、犀角、珊瑚、玉斗等各种器具,器具中装满“千丈菊”“千丈梨”等各种火器,兽足踏着车轮,腹内藏有人。在下面转动,南方少数民族手中花瓶里的花慢慢绽放,整齐排列,且行且走。过了一段时间,百兽口中喷火,屁股也喷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遮蔽了天空,月亮都不能明亮,露水都不能落下。看的人耳和目都被夺去,多次想要精神失常,一直有人在内心里抓住自己。
从前有一个苏州人,自夸他家乡苏州灯事的盛大,说:“苏州这时有烟火,也没地方放,放了也不能升上去。”众人问:“为什么呢?”他说:“这时天上被烟火挤住了,没有空隙处啊!”人们笑他荒诞。但从在鲁府看到的情形来看,大概不是瞎说的。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兖州鲁藩放烟火的盛大场面和奇妙景象。鲁藩的烟火布置极为精巧,与灯光相互映衬,创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的世界中。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如灯中的景物融入烟火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对各种烟火名目的介绍,以及烟火表演过程中如“百蛮”“兽口喷火”等细节,突出其规模的宏大和震撼。苏州人的话看似荒诞,但与鲁藩的实际景象相呼应,更增添了一种夸张而有趣的效果。整体文字富有想象力,语言生动活泼,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一壮观景象的惊叹和赞赏。

张岱
张岱的其他作品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越俗扫墓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钱王祠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云牺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天镜园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韬光庵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胜果寺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吴中绝技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风篁岭 》 —— [ 明 ] 张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不二斋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张氏声伎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绍兴灯景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及时雨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闵老子茶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甘文台炉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龙喷池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八 · 王月生 》 —— [ 明 ]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