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九节

· 孟子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齐宣王想要缩短服丧时间。公孙丑说:“父母去世的话,服一年丧,不是比不服丧好吗?” 孟子说:“这就像有人扭他哥哥的胳膊,你对他说姑且慢慢地拧,这不是个办法,只是教导他孝敬父母兄长罢了。” 有个死了生母的王子,他的师傅替他请求守几个月的丧。公孙丑说:“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孟子说:“这个王子是想服完三年丧却无法做到。即使多服一天也比不服好,是对那些没人禁止他,而自己不愿服丧的人说的。”

注释

丧:孔子认为,子为父母、臣为君主守丧三年,为天下之通例。胡适先生曾考证,这可能只是东部今山东一带的习俗。 期(jī):丧服制度,期服的简称,指服丧一年。 “王子有其母”两句:按照古代丧礼规定,王子母亲死后,因父亲尚在,不能为母服三年丧,甚至无服。母亲下葬前,只穿麻衣,下葬后脱掉。

赏析

齐威王死了,按习惯,王子应守孝三年,但王子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估计王子已经守了一年丧了,所以孟子弟子公孙丑认为是可以的,为父王守一年丧总比完全不守丧强吧?孟子说,要儿子守孝三年,只是教导他们孝悌罢了。过了不一些时日,有个王子的生母死了,他的师傅为他请求只守丧几个月算了。公孙丑问老师,像这事怎么办?孟子说,这是因为王子想守完丧又办不到,所以才请求只守几个月。当然,即使只多守丧一日也比不守丧好。上次我讲的扭胳膊那些话,是对那些没人不让他守丧他却不守丧的人说的。看来,孟子也觉得三年之丧的确有点长了。 “此章言三年通丧,天经地义,不容私意有所短长。示之至情,则不肖者有以企而及之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这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段文言文。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赏析:

注释

  • 短丧:缩短服丧的时间。

翻译

齐宣王想要缩短服丧的时间。公孙丑说:“服丧一年的时间,难道不比停止服丧好吧?”孟子说:“这就好像有人扭他兄长的胳膊,你对他说姑且慢慢地拧,这也只是教导他敬爱兄长罢了。”有个王子的母亲死了,他的师傅替他请求守几个月的丧。公孙丑说:“像这样的事,怎么样呢?”孟子说:“这是想要把三年的丧期守完却做不到。即使多服丧一天也比不服丧好,是说那些没有禁止却不去做的人。”

赏析

这段内容主要讨论了服丧时间的问题以及关于孝悌观念的体现。通过齐宣王和王子等事例的探讨,孟子强调了即使有限度地遵守丧礼规定,也比完全不做要好,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视以及对人们行为的引导和教诲。其中以形象的比喻来阐述道理,使观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