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二节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有这话吗?”
孟子说:“有。”
“我听说周文王身长一丈,商汤身长九尺,现在我身长九尺四寸,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才可以成为尧、舜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可以了。假如有个人,他的力气提不起一只小鸡,那么他就是个没力气的人;假如他能举起三千斤,就是个有力气的人了。那么,举得起乌获那样的大力士所能承受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该为不能胜任发愁吗?只是不去做罢了。在长者身后慢慢走,叫做悌;快步走到长者前边去,叫做不悌。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事吗?只是不去做罢了。尧、舜之道,就是孝和悌而已。你穿上尧的衣服,说尧说的话,做尧做的事,你就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说的话,干桀干的事,你就是桀了。”
曹交说:“我要是能见到邹国国君,就向他借个住处,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
孟子回答说:“道就像条大路,难道难以知晓吗?人的缺点在于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找找,老师多着呢。”
注释
曹交:曹国国君的弟弟,名交。
一匹雏:一只小鸡。
乌获:人名,秦武王时的力士。文中代指力士。
弟:同“悌”。
诵:讲述,陈述。
病:毛病,缺点。
赏析
本章论人人皆可为尧舜,关键是要去学去做。这是一个植根于“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的命题。
到底怎样学习尧舜呢?孟子认为,其关键还是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也就是《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与一般人讨论个人修养问题罢了。所以,无论是君王从政治国还是个人立身处世都有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树立起我们每个人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儒家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他们从不认为尧舜之道、孔孟之道有什么玄乎之处,而认为只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就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曹交事长之礼既不至,求道之心又不笃,故孟子教之以孝弟,而不容其受业。盖孔子余力学文之意,亦不屑之教诲也。”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九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四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