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乌云帖

· 苏轼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 “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又有人和云: “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云: “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 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龙靓云: “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 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 故知杭人多惠也。
拼音

《天际乌云帖》又称《嵩阳帖》,行书,共36行,计307个字(其中两个残字为“今何在”之“在”和“一日谒陈述古”之“古”字。此帖无年款,据清翁方纲所考,约在熙宁十年(1077年)至元祐丁卯(1087年)这十余年中所书,即苏东坡42岁至52岁间。应该说,这是苏氏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全篇字态凝重而饶有韵致,笔画圆浑朴茂,一点一画恰具有力屈万夫之力度。《天际乌云帖》明显地留有颜字的遗痕,这是苏氏中年临写颜字的自然流露。笔力雄厚,却能书写随意;宗法传统,却能时出新意,抒发了一种不为绳缚,崇尚自我和自然的艺术情感。

赏析

《天际乌云帖》,记载的是官妓周韶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宋神宗年间,当时大臣苏颂到杭州公干,知州陈襄设宴招待,由官妓周韶侍宴。周韶在宴席间请求苏颂帮他落籍,苏颂当即指着廊下笼内的白鹦鹉说道:“若能以它为题吟一首好诗,我就替你向陈太守求情。”周韶便自比为笼中白鹦鹉,提笔写道:“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诗成,众人为之喝彩。当时苏轼也在场,便说明当时周韶正在居丧,因此着白衣,周韶因此脱籍。周韶在临行之前,同为官妓的胡楚与龙靓各赠诗一首,胡楚写道:“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桃与李,强匀颜色待秋风。”龙靓写道:“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做武陵人。”这两首诗也颇有深意,可见宋朝官妓文采非凡,完全可以和当时的诗词名家媲美。 后来苏轼也曾作诗一首《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 花开后院还空落。燕入华堂怪未归。 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人非。 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 “记得金笼放雪衣”与周韶的诗“开笼若放雪衣女”遥相对应,大概就是对这件事的回忆吧。 据清翁方纲所考,苏轼有《常润道中,有怀钱唐,寄述古五首》之作,其次章有“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句,并自注云:“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此正是帖中所言陈太守放营妓周韶事,杭人称誉之。因周韶诗中有“开笼若放雪衣女”事,正应放鸽为寿。此在熙宁五、六年间事。翁氏又考苏诗外集有《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生眼底,逡巡旧事上眉尖。春来试问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不知为谁而作也和一首》。此事在苏轼自密州移徐州之际,即在熙宁九年苏轼潍州度岁时。翁氏即猜此帖在熙宁十年书。然诗与帖又有矛盾:帖云“仆在钱塘”见“堂前小阁中壁上”书蔡君谟“绰约新娇”诗,而诗云:“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二者必有一伪。再,《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又载苏轼《题蔡君谟诗草》云:“此蔡君谟—《梦中》—诗,真迹在济明家,笔力遒劲。”并自署为“元皊五年十月四日”。此是苏轼知杭州事,距初悴杭州又十五、六年时间。这又留下一个可猜想的余地。但帖中“仆在钱塘”云云,书此帖时必不在钱塘。因之,断为熙宁十年左右较合理。然翁氏在帖考中又云此帖书颇类《满庭芳词·为王长官作》和《上清宫词》书。前者书于元丰六年,后者书于元皊二年。因此断定在熙宁十年至元皊二年这十年之间。此又平添一重疑难也。 翁氏收藏此帖后,又引起了是否钧填本的争论。因存世苏书钩填本很多,而此帖纸质擦损严重,“有二一描失处”,故疑之。但翁氏肯定说这是真迹本,并将此帖与《快雪堂帖》刻本逐一比较,而断定《快雪堂帖》刻本所据乃为董其昌记载所见之摹本。在没有寻找到更多的证据前,我们尊重翁氏之论,也是有道理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难以理解的词语。

翻译

“天际乌云含雨意很浓,楼前红日映照山峰很明亮。嵩阳居士现今在哪里,用青眼相看他人蕴含万里深情。”这是蔡君谟的《梦中》诗。我在钱塘的时候,有一天去拜见陈述古,他邀请我在堂前的小阁子中饮酒。墙壁上写着一首绝句,是君谟的真迹。“柔美娇艳在眼前新生,往昔之事渐渐爬上眉梢。问你分别后愁苦有多少,就像那春潮每晚都在增添。”又有人和诗道:“长时间流泪使残妆的脸挂着泪滴,怎肯为了金钗露出指尖。无尽的闲愁哪一天才会尽,一分真切的姿态更难以增添。”这两首诗都很值得欣赏,后面那首诗不知道是谁写的。杭州营籍中的周韶,收藏有很多奇特的茶,常和君谟斗茶,还胜过他。周韶又懂得作诗。子容路过杭州,陈述古请他喝酒,周韶哭着请求脱籍。子容说:“可以作一首绝句”,周韶拿笔立刻写成,说:“陇上鸟巢空岁月令人惊叹,忍心回头看自己梳理羽毛。打开笼子如果放出雪衣女,长久念着观音般若经。”周韶当时穿着丧服,穿着白色的衣服,在座的人都感叹。于是她脱了籍。同辈的人都有诗送她,其中胡楚和龙靓两人的诗最好。胡楚说:“淡雅的妆容穿着轻素的衣服像鹤羽般红,移入朱栏里面就变得不同。应该笑西园旧日的桃李,强行均匀颜色等待东风。”龙靓说:“桃花流水原本没有尘埃,一旦落入人间度过了几次春秋。解下玉佩暂时酬答郑交甫的情意,洗帽缨还当作是武陵人。”所以知道杭州人大多很有情谊。

赏析

这首诗及相关诗文描述了一些场景和人物事迹。其中一些诗句展现了生动的画面和情绪,如“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通过对比描绘出奇特的自然景象。周韶的诗体现出她的灵慧和对脱籍的渴望,而胡楚和龙靓的送别诗也各有韵味,体现了送别者的感慨和才情。整体上展现了当时文人的雅趣和情感世界,也反映出杭州的一些文化氛围和人们之间的情谊。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