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二 [] 王守仁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惟有寐而方醒之时耳,斯正孟子‘夜气’之说。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 王守仁

来书云:“佛氏又有‘常提念头’之说,其犹孟子所谓‘必有事’,夫子所谓‘致良知’之说乎?其即‘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者乎?于此念头提在之时,而事至物来,应之必有其道。但恐此念头提起时少,放下时

夜宿宣风馆 [] 王守仁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双峰 [] 王守仁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 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四 [] 王守仁

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如何谓明得尽?如何而能便浑化?” 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些少渣滓,如汤中浮

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 王守仁

木偶相沿恐未真,清辉亦复凛衣巾。 簿书曾屑乘田吏,俎豆犹存畏垒民。 碧水苍山俱过化,光风霁月自传神。 千年私淑心丧后,下拜春祠荐渚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五 [] 王守仁

来书云:“聪明睿知,果质乎?仁义礼智,果性乎?喜怒哀乐,果情乎?私欲客气果一物乎?二物乎?古之英才,若子房、仲舒、叔度、孔明、文中、韩、范诸公,德业表著,皆良知中所发也,而不得谓之闻道者,果何在乎?苟

宿萍乡武云观 [] 王守仁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绝云开远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沮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九华山赋 [] 王守仁

循长江而南下,指青阳以幽讨。 启鸿濛之神秀,发九华之天巧。 非效灵于坤轴,孰构奇于玄造! 涉五溪而径入,宿无相之窈窕。 访王生于邃谷,掏金沙之清潦。 凌风雨乎半霄,登望江而远眺。 步千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