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石亭寺用韵呈陈娄诸公因寄储柴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二首 [明] 王守仁 廿年不到石亭寺,惟有西山只旧青。 白拂挂墙僧已去,红兰照水客重经。 沙村远树凝春望,江雨孤篷入夜听。 何处故人还笑语,东风啼鸟梦初醒。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二 [明] 王守仁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惟有寐而方醒之时耳,斯正孟子‘夜气’之说。
夜泊石亭寺用韵呈陈娄诸公因寄储柴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二首 [明] 王守仁 怅望沙头成久坐,江洲春树何青青。 烟霞故国虚梦想,风雨客途真惯经。 白璧屡投终自信,朱弦一绝好谁听? 扁舟心事沧浪旧,从与渔人笑独醒。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明] 王守仁 来书云:“佛氏又有‘常提念头’之说,其犹孟子所谓‘必有事’,夫子所谓‘致良知’之说乎?其即‘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者乎?于此念头提在之时,而事至物来,应之必有其道。但恐此念头提起时少,放下时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四 [明] 王守仁 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如何谓明得尽?如何而能便浑化?” 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些少渣滓,如汤中浮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五 [明] 王守仁 来书云:“聪明睿知,果质乎?仁义礼智,果性乎?喜怒哀乐,果情乎?私欲客气果一物乎?二物乎?古之英才,若子房、仲舒、叔度、孔明、文中、韩、范诸公,德业表著,皆良知中所发也,而不得谓之闻道者,果何在乎?苟
九华山赋 [明] 王守仁 循长江而南下,指青阳以幽讨。 启鸿濛之神秀,发九华之天巧。 非效灵于坤轴,孰构奇于玄造! 涉五溪而径入,宿无相之窈窕。 访王生于邃谷,掏金沙之清潦。 凌风雨乎半霄,登望江而远眺。 步千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