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寿洪云岩

· 牟巘
山之天目,蔚苕峣、第一最佳泉石。见说老龙高卧处,正拥深深寒碧。独閟云扉,人思霖雨,未许无心出。苍崖赤子,而今谁为苏息。 昨夜凉透西风,玉绳晚澹,喜见归鸿入。十二虚皇凝伫久,飞下陆离宸画。绣卣使名,洪枢衔位,催缀新班立。旗常婀娜,要陪沙路清跸。
拼音

所属合集

#念奴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蔚苕峣(wèi tiáo yáo):形容山色青翠,高耸入云。
  • 寒碧:深邃的青绿色,常用来形容山水。
  • (bì):关闭,隐藏。
  •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比喻恩泽。
  • 赤子:婴儿,比喻百姓。
  • 玉绳:指天上的星宿。
  • 虚皇:道教中的神祇。
  • 陆离:色彩繁杂,绚丽多姿。
  • 宸画:帝王的书画。
  • 绣卣(xiù yǒu):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华美的酒器。
  • 旗常:旗帜。
  • 婀娜(ē nuó):轻盈柔美。
  • 沙路:指帝王出行的道路。
  • 清跸(qīng bì):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

翻译

山峰高耸入云,青翠欲滴,天目山是其中最美的泉石之地。听说老龙曾在此高卧,四周环绕着深邃的青绿色。云扉紧闭,人们渴望恩泽,但老龙并不轻易现身。山中的百姓,如今谁能为他们带来安宁?

昨夜西风凉透,星光淡淡,喜见归鸿飞入。十二位虚皇久久凝视,飞下五彩斑斓的帝王书画。华美的酒器上刻着使者的名字,洪枢上显示着官衔,催促着新的班列站立。旗帜轻盈飘扬,希望能陪伴帝王在清跸的道路上行走。

赏析

这首作品以天目山的壮美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神秘与宁静。通过“老龙高卧”和“霖雨未许”等意象,表达了对于自然恩泽的渴望和对百姓安宁的关切。后半部分则通过星宿、虚皇、帝王书画等元素,展现了对于天命和权力的想象,以及对于陪伴帝王出行的荣耀向往。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权力的双重赞美。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