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吾乡颇稔而收成值雨夜坐有怀二首

萧萧疏雨未调霜,空向寒阶滴夜长。 风激木围如撼枕,虫号土穴欲扶床。 蚁倾清浊香浮瓮,蟹劈尖圆黄戴筐。 独背残灯眠未稳,梦寻归路到枌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rěn):丰收。
  • 萧萧:形容风雨声。
  • 疏雨:稀疏的雨。
  • 调霜:调节霜降的时节,指霜降前。
  • 撼枕:摇动枕头,形容风大。
  • 虫号:虫鸣。
  • 土穴:地洞。
  • 扶床:支撑床铺,形容虫鸣声大。
  • 蚁倾:蚂蚁倾巢而出。
  • 清浊:指酒的清澈与浑浊。
  • 香浮瓮:酒香从瓮中飘出。
  • 蟹劈:劈开螃蟹。
  • 尖圆:指螃蟹的形状。
  • 黄戴筐:螃蟹的黄色蟹黄装满筐。
  •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 枌乡:故乡。

翻译

今年我的家乡丰收了,但收成时却下起了雨。夜晚坐在寒阶上,听着稀疏的雨声,感觉夜晚变得漫长。风大得好像要摇动我的枕头,虫鸣声大得仿佛要支撑起我的床铺。蚂蚁们倾巢而出,酒香从瓮中飘出,螃蟹被劈开,蟹黄装满了筐。我独自背对着快要熄灭的灯,难以安眠,梦中寻找着回家的路,回到了故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丰收后夜晚的景象,通过风雨、虫鸣、蚂蚁、酒香和螃蟹等元素,展现了乡村夜晚的生动画面。诗中“萧萧疏雨未调霜”一句,既表达了雨声的凄凉,又暗示了时节的转换。后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如“风激木围如撼枕”和“虫号土穴欲扶床”,增强了夜晚的动态感。结尾的“梦寻归路到枌乡”则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