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律:玉制的标准定音器。
  • 青阳:春天。
  • 土牛:用泥土制成的牛,古代用于立春时的祭祀活动,象征春耕开始。
  • 岁稔:年成丰收。
  • 綵燕:彩色的燕子,这里指立春时的装饰物。
  • 星回次:星宿的位置回到原来的次序,指岁末。
  • 月建寅:农历正月,寅月。
  • 云物:景物,景色。
  • 销冻:解冻。
  • 振鳞:鱼儿开始活跃,鳞片振动。
  • 越乡人:指远离家乡的人。

翻译

玉制的律管预示着节日的到来,春天应和着这个时辰。泥土制成的牛象征着一年的丰收,彩色的燕子装饰着新年的春天。腊月结束,星宿回归原位,寒冷之余,月亮指示着正月。风景在行走中显得格外美好,景物在望中显得新鲜。流水开始解冻,潜藏的鱼儿准备振鳞。梅花与柳色相映,特别思念远离家乡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立春节气的景象,通过“玉律”、“青阳”等词语传达了春天的到来和节日的喜庆。诗中“土牛”、“綵燕”等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立春的传统习俗和节日的气氛。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流水销冻”、“潜鱼振鳞”,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结尾的“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则巧妙地融入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冷朝阳

唐润州江宁人。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乡省亲,一时诗人多为诗以送。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德宗兴元初,任太子正字。为诗工写景,长于五律。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