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竹
布衾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馀束。
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
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
勿作彗与箕,而令粪土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布衾(bù qīn):布制的被子。
- 毡履(zhān lǚ):毡制的鞋子。
- 冰池:结冰的池塘。
- 霜竹:被霜覆盖的竹子。
- 剪弃:剪除丢弃。
- 琅玕(láng gān):美石,这里形容竹子的质地坚硬如玉。
- 籊籊(tì tì):细长的样子。
- 僮仆:仆人。
- 彗(huì):扫帚。
- 箕(jī):簸箕,用来扬米去糠的器具。
翻译
我披着寒冷的布被,穿着温暖的毡鞋, 独自站在结冰的池塘前,久久地看着洗去霜雪的竹子。 首先除去那些老弱病残的竹子,接着去除那些细小弯曲的。 剪去的竹子虽然可怜,但它们像美玉一样,有十多束。 它们青翠细长,与普通的草木大不相同。 它们仿佛带着情感,回头对仆人说: 小的可以做成钓鱼竿,大的可以编织成茅屋。 不要把它们做成扫帚或簸箕,以免让它们受到粪土的侮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冬日里观察洗竹的情景,通过对竹子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与美丽。诗中,“布衾”与“毡履”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冬日的寒冷与诗人的孤独。剪竹的场景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珍惜,不愿让这些竹子沦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遭受不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 《 僧院花 》 —— [ 唐 ] 白居易
- 《 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 》 —— [ 唐 ] 白居易
- 《 夜入瞿唐峡 》 —— [ 唐 ] 白居易
- 《 见小侄龟儿咏灯诗并腊娘制衣因寄行简 》 —— [ 唐 ] 白居易
- 《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 —— [ 唐 ] 白居易
- 《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 》 —— [ 唐 ] 白居易
- 《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 —— [ 唐 ] 白居易
- 《 自罢河南已换七尹每一入府怅然旧游因宿内厅偶题西壁兼呈韦尹常侍 》 —— [ 唐 ]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