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 杜甫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悽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国步:国家的前途、命运。
  • 兵革:指战争。
  • 衰息:停止。
  • 嗷嗷:哀鸣声。
  • 十载:十年。
  • 庶官:众多官员。
  • 务割剥:忙于剥削。
  • 反侧:指民众的反抗。
  • 诛求:苛捐杂税。
  • 多门:多种多样。
  • 贵为德:重视德行。
  • 富春秋:年轻有为。
  • 洞彻:洞察。
  • 清识:清晰的见解。
  • 操持:掌握。
  • 纪纲地:法律和秩序的地方。
  • 朱丝直:比喻正直无私。
  • 豪夺吏:强取豪夺的官吏。
  • 无颜色:失去威风。
  • 疮痍:创伤,比喻民众的疾苦。
  • 蟊贼:害虫,比喻贪官污吏。
  • 挥泪:流泪。
  • 大江:长江。
  • 高天:高远的天空。
  • 悽恻:悲伤。
  • 行行:行进。
  • 佳政:好的政策。
  • 深相忆:深深地想念。

翻译

国家的命运仍然艰难,战争还未停止。 各地民众哀鸣,十年间全供给了军需。 众多官员忙于剥削,无暇顾及民众的反抗。 苛捐杂税多种多样,贤者重视德行。 韦生年轻有为,洞察力强,见解清晰。 掌握法律和秩序,看到正直无私令人欣喜。 应当让那些强取豪夺的官吏失去威风。 如果要救治民众的疾苦,首先应去除贪官污吏。 面对长江流泪,高远的天空也显得悲伤。 行进中树立好的政策,安慰我深深的想念。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国家艰难局势的深刻反映,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强烈谴责。诗中,杜甫赞扬了韦讽的正直和能力,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减轻民众负担。通过对比“豪夺吏”与“贤者”,诗人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结尾的“挥泪临大江”和“高天意悽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