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悽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国步:国家的前途、命运。
- 兵革:指战争。
- 衰息:停止。
- 嗷嗷:哀鸣声。
- 十载:十年。
- 庶官:众多官员。
- 务割剥:忙于剥削。
- 反侧:指民众的反抗。
- 诛求:苛捐杂税。
- 多门:多种多样。
- 贵为德:重视德行。
- 富春秋:年轻有为。
- 洞彻:洞察。
- 清识:清晰的见解。
- 操持:掌握。
- 纪纲地:法律和秩序的地方。
- 朱丝直:比喻正直无私。
- 豪夺吏:强取豪夺的官吏。
- 无颜色:失去威风。
- 疮痍:创伤,比喻民众的疾苦。
- 蟊贼:害虫,比喻贪官污吏。
- 挥泪:流泪。
- 大江:长江。
- 高天:高远的天空。
- 悽恻:悲伤。
- 行行:行进。
- 佳政:好的政策。
- 深相忆:深深地想念。
翻译
国家的命运仍然艰难,战争还未停止。 各地民众哀鸣,十年间全供给了军需。 众多官员忙于剥削,无暇顾及民众的反抗。 苛捐杂税多种多样,贤者重视德行。 韦生年轻有为,洞察力强,见解清晰。 掌握法律和秩序,看到正直无私令人欣喜。 应当让那些强取豪夺的官吏失去威风。 如果要救治民众的疾苦,首先应去除贪官污吏。 面对长江流泪,高远的天空也显得悲伤。 行进中树立好的政策,安慰我深深的想念。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国家艰难局势的深刻反映,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强烈谴责。诗中,杜甫赞扬了韦讽的正直和能力,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减轻民众负担。通过对比“豪夺吏”与“贤者”,诗人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结尾的“挥泪临大江”和“高天意悽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