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林:地名,在今甘肃省临夏市附近。
- 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鱼海:地名,在今甘肃省境内,古代为边疆要塞。
- 候火:即烽火,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火光信号。
- 云烽:高耸入云的烽火台。
- 悬军:指孤立无援的军队。
- 幕井:军营中的井。
- 西极:西方的尽头,指边疆地区。
- 北庭:古代西域的一个地区,这里泛指北方边疆。
- 飞将:指英勇善战的将领,如汉代的李广。
- 筑坛:古代封将时所筑的坛,这里指任命将领。
翻译
凤林的战事还未平息,鱼海的道路总是艰难。 烽火高耸入云,孤军奋战,军营的井水已干。 西风连天,边疆动荡,月光照过北庭,带来寒意。 老人们怀念英勇的将领,不知何时能商议任命新的统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战乱景象,通过“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等句,展现了战争的频繁和边疆的艰险。诗中“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乾”进一步以烽火和军井的意象,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军队的孤立无援。后两句“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加深了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凄凉。最后,诗人借“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渴望和对和平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