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荀寅士吉射:荀寅和士吉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两位大夫。
- 诚乃蔽聪明:确实是被蒙蔽了智慧。
- 奈何赵志父:为何赵志父(赵鞅,晋国大夫)。
- 专举晋阳兵:专门举兵于晋阳。
- 下令汉七国:指汉景帝时期,下令平定七国之乱。
- 借此以为名:利用这个作为借口。
- 吾嘉徙薪智:我赞赏那种预见危机并采取措施的智慧。
- 祸乱何由生:祸乱从何而生。
翻译
荀寅和士吉射,确实是被人蒙蔽了智慧。为何赵志父要专门在晋阳举兵呢?汉景帝下令平定七国之乱,就是利用这个作为借口。我赞赏那种预见危机并采取措施的智慧,祸乱又怎么会发生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明智决策的赞赏和对祸乱根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荀寅、士吉射和赵志父都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比这些历史事件,强调了预见危机和采取明智措施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避免祸乱的关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智慧的崇高评价。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
权德舆的其他作品
- 《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 —— [ 唐 ] 权德舆
- 《 送岳州温录事赴任 》 —— [ 唐 ] 权德舆
- 《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 —— [ 唐 ] 权德舆
- 《 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 》 —— [ 唐 ] 权德舆
- 《 冬至宿斋时郡君南内朝谒因寄 》 —— [ 唐 ] 权德舆
- 《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 》 —— [ 唐 ] 权德舆
- 《 自咎 》 —— [ 唐 ] 权德舆
- 《 赠别表兄韦卿 》 —— [ 唐 ] 权德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