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贞期:人名,即诗中的亡友张贞期。
  • 严子:指东汉时期的严光,他隐居不仕,以清高著称。
  • 谢公:指东晋时期的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复出,成为一代名相。
  • :沉溺,喜爱。
  • 作颂:创作颂歌,这里指创作诗歌。
  • 销忧:消除忧愁。
  • 苍生望:指民众的期望。
  • 流落:漂泊无定。
  • 掩泣:掩面哭泣。

翻译

我的朋友张贞期,东南之美誉,昔日曾闻他登此楼。 人随江水流逝,他的诗篇却留在壁上。 严光爱好真正的隐居,谢安沉溺于远游。 清风中,他的诗作如颂歌,闲暇时,诗篇又消解我的忧愁。 时代与文字依旧古老,他的足迹隐匿于山水之间。 我已辜负了民众的期望,只能空见黄河滔滔流去。 漂泊无定的岁月已晚,悲凉之中万物已入秋。 天空高远,无法探问,我只能掩面哭泣,随舟而去。

赏析

这首作品是崔曙为怀念已故友人张贞期而作。诗中,崔曙通过回忆与张贞期的往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一句,巧妙地将生命的短暂与诗文的永恒相对比,突显了友人才华的不朽。后文通过对严光和谢安的提及,进一步以历史人物的隐逸与远游,来象征张贞期的志趣与追求。结尾处,崔曙以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黄河的凝视,抒发了对友人逝去和自身境遇的悲凉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崔曙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崔曙

崔曙

崔曙,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居宋州(今河南登封)。开元二十六年状元及第,官河南尉。晚年隐居河南嵩山。事迹无考。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明堂火珠》一诗,有“夜来双月合,曙后一星孤”之句。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