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州大夫李公集诸生于燕喜亭论学寻命童子歌鹿鸣赋二首
韩刘游后古亭虚,太守今劳驻隼旟。
骀荡春风吹讲席,周遭山色胜环滁。
听来元论迷俱破,赋就缁衣气转舒。
小大从公移白日,煌煌银烛照葱裾。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花朝:指花开的早晨,即春天。
- 州大夫:指州里的高级官员。
- 燕喜亭:亭名,可能是一个聚会或讲学的地方。
- 隼旟(sǔn yú):古代的一种旗帜,上面画有隼鸟的图案。
- 骀荡(dài dàng):形容风和日丽,景色宜人。
- 讲席:讲学的地方。
- 环滁(chú):环绕滁州的山色,滁州是地名,今安徽省滁州市。
- 缁衣:黑色的衣服,这里可能指学者的服饰。
- 葱裾(jū):绿色的裙摆,这里可能指学者的服饰。
翻译
春天早晨,州里的高级官员李公在燕喜亭召集学者们讨论学问,之后命令童子唱起了《鹿鸣》。 韩愈和刘禹锡游历之后,古老的亭子显得空旷,现在太守亲自驻守着隼旟旗帜。 春风和煦,吹拂着讲学的地方,四周的山色比环绕滁州的山还要美丽。 听到了深奥的学问,迷茫都消散了,读到了《缁衣》赋,心情变得更加舒畅。 无论大小,都随着太守的安排度过白日,明亮的银烛照亮了学者的绿色裙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早晨在燕喜亭的一次学术聚会,通过对比古亭的空旷与太守的驻守,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学术的传承。诗中“骀荡春风”与“周遭山色”共同营造了一个宜人的学习环境,而“听来元论迷俱破”则表达了学术讨论带来的心灵启迪。最后,“煌煌银烛照葱裾”不仅描绘了聚会的场景,也象征着学问的光辉照亮了求知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