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骈拇

生则有情,情岂离形。养形存生,岐分万程。去万归一,其中有精。 惟窈惟冥,与世莫争。纯气之守,知巧弗受。游乎物初,物皆尘垢。 身外则存,神全则有。开天之天,天先天后。痀偻承蜩,没人操舟。 神寄蜩翼,身与舟游。人皆金注,我独瓦投。人皆涂畏,我独近求。 说彘者祝,养鸡似木。吕梁安蹴,视水犹陆。鐻成梓庆,忘吾心目。 马败东稷,安能更逐。此惟至人,遗物遗身。款启之民,内外交沦。 乐鴳以韶,载鼷以轮。委蛇捧首,复见水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骈拇:古代指并列的脚趾,比喻事物并列或并行。
  • 岐分:分岔,比喻事物发展变化多端。
  • 窈冥:深远而幽暗,形容深奥难懂的道理。
  • 纯气:纯净的气息,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状态。
  • 物初:事物的本原或起始状态。
  • 痀偻:驼背。
  • 承蜩:捕捉蝉。
  • 没人:不会游泳的人。
  • 金注:用金子做的注,比喻重视。
  • 瓦投:用瓦片投掷,比喻轻视。
  • 涂畏:害怕泥泞。
  • 近求:近处寻求。
  • 说彘者祝:说猪的人祝福,指世俗的祝福。
  • 养鸡似木:养鸡如同木头,形容无动于衷。
  • 吕梁:山名,在今山西省。
  • 安蹴:安然踏步。
  • 视水犹陆:把水看作陆地,形容无所畏惧。
  • 鐻成梓庆:鐻,古代的一种乐器;梓庆,古代制作鐻的工匠。
  • 忘吾心目:忘记了自己的心和眼,形容全神贯注。
  • 马败东稷:马在东稷失败,东稷是地名。
  • 更逐:再次追逐。
  • 遗物遗身:遗弃物质和身体,指超脱世俗。
  • 款启之民:款待开启的人,指待人接物。
  • 内外交沦:内外都沉沦,指完全迷失。
  • 乐鴳以韶:乐鴳,古代的一种鸟;韶,古代的一种音乐。
  • 载鼷以轮:载鼷,古代的一种小兽;轮,车轮。
  • 委蛇:曲折蜿蜒。
  • 水漘:水边。

翻译

生命中自然有情感,情感怎能离开形体。养护形体以维持生命,生命之路分岔万千。舍弃万千归于一,其中蕴含着精髓。 唯有深远幽暗的道理,与世无争。保持纯净的气息,不受智巧的诱惑。游走在事物的本原,视万物如尘垢。 身外之物则存在,精神完整则拥有。开启自然的天性,天性先于天命。驼背者捕捉蝉,不会游泳的人操舟。 精神寄托在蝉翼上,身体与舟同游。人们都重视金注,我独轻视瓦投。人们都害怕泥泞,我独近处寻求。 说猪的人祝福,养鸡如同木头。在吕梁山安然踏步,视水如陆地。鐻制成后,梓庆忘记了自己的心和眼。 马在东稷失败,怎能再次追逐。这是至人的境界,遗弃物质和身体。待人接物的人,内外都沉沦。 以韶乐款待乐鴳,以车轮载鼷。曲折蜿蜒地捧首,再次见到水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世俗与至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骈拇”、“岐分”、“窈冥”等,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复杂与深奥。同时,通过“纯气之守”、“物初”、“开天之天”等表达,强调了保持纯净心灵、回归本原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