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苦寒偶成四章录似北山

· 张翥
清眠梦屡觉,霜气转凄凄。 春近雁北向,月明乌夜啼。 炉香留墨篆,烛泪聚银泥。 少释幽忧疾,寻君一杖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眠:指睡眠安稳。
  • 霜气:寒冷的空气。
  • 雁北向:大雁向北飞,表示春天即将到来。
  • 乌夜啼:乌鸦在夜晚啼叫。
  • 墨篆:指墨迹,这里可能指香炉上的烟雾形状。
  • 烛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
  • 银泥:指烛泪凝固后的样子。
  • 幽忧疾:深藏的忧愁和疾病。
  • 一杖藜:一根藜杖,指行走时所用的拐杖。

翻译

在安稳的睡眠中多次醒来,感受到霜气变得更加凄冷。春天即将到来,大雁开始向北飞去,月亮明亮,乌鸦在夜晚啼叫。香炉中的烟雾缭绕,形状如墨迹,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凝固成银色的泥状。稍稍缓解了内心的深藏忧愁和疾病,我便拄着拐杖去寻找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的景象,通过自然元素如霜气、雁、乌鸦和月光,以及人造物如香炉和蜡烛,表达了诗人在冬夜中的孤独和忧愁。诗中“清眠梦屡觉”一句,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后文通过“炉香”、“烛泪”等细腻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寓情,抒发了诗人对温暖和慰藉的渴望。最后一句“寻君一杖藜”则透露出诗人希望找到知己,共同度过这寒冷夜晚的愿望。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