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楼晚望览临武堂故基

· 张翥
全晋山川气象开,满城烟树拥层台。 土风旧有尧时俗,人物今无楚国材。 千嶂晚云原上合,两河秋色雁边来。 昔贤胜赏今陈迹,落日登临画角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郡楼:古代郡县的城楼。
  • 临武堂:古代的一处建筑,现已不存。
  • 故基:遗址,废墟。
  • 全晋:指古代的晋国,今山西省一带。
  •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 层台:高台,多层建筑。
  • 土风:地方的风俗习惯。
  • 尧时俗:传说中尧帝时代的淳朴风俗。
  • 楚国材:楚国的人才。
  • 千嶂:连绵不断的山峰。
  • 晚云:傍晚的云彩。
  • 两河:指两条河流。
  • 秋色:秋天的景色。
  • 雁边来:雁群南飞的景象。
  • 昔贤:过去的贤人。
  • 胜赏:欣赏美景。
  • 陈迹:遗留下来的痕迹。
  • 画角: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声音悲凉。
  • :悲伤。

翻译

站在郡楼上远望,我凝视着临武堂的旧址。整个晋地的山川展现出开阔的气象,满城的烟树环绕着层层高台。这里的风俗依旧保留着传说中尧帝时代的淳朴,但如今却不再有楚国那样的人才。傍晚时分,千山万岭的云彩在原野上汇聚,两条河流的秋色伴随着南飞的雁群而来。昔日的贤人曾在此欣赏美景,如今只剩下遗迹,我在落日时分登高,听着画角声中传来的哀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站在郡楼上,远望临武堂旧址时的深情。诗中通过对晋地山川、满城烟树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壮美。同时,通过对“尧时俗”与“楚国材”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淳朴风俗和人才辈出的怀念。结尾处的“落日登临画角哀”则深刻抒发了对逝去辉煌的哀愁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