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

忆昔初平子,蚤龄弃人间。 草木自为侣,烟霞驻容颜。 珠宫上丹书,玄阁跻仙班。 兄弟顾不违,灵踪杳难攀。 至今山上石,犹似牧羊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初平子:指传说中的仙人黄初平,他少年时被道士引入金华山修炼成仙。
  • 蚤龄:早年,指年轻时。
  • 草木自为侣:草木成为他的伴侣,形容他隐居深山,与世隔绝。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这里用来形容仙境般的景象。
  • 驻容颜:保持青春容颜,指仙人不老。
  • 珠宫:指仙人居住的宫殿。
  • 丹书:指仙人传授的秘籍或天书。
  • 玄阁:指仙人修炼的地方,也指仙境中的楼阁。
  • 仙班:指仙人的行列。
  • 顾不违:指黄初平的兄弟也得到了成仙的机会,没有违背他的意愿。
  • 灵踪:指仙人的踪迹。
  • 杳难攀:深远难以追寻。
  • 牧羊:黄初平成仙前是牧羊人,这里指他的牧羊形象。

翻译

回忆起那位名叫初平的仙子,他在年轻时便抛弃了尘世。 与草木为伴,山中的烟霞似乎驻留了他的青春容颜。 在仙宫中收到天书,在玄妙的阁楼中跻身仙班。 他的兄弟也没有违背他的意愿,但仙踪却已深远难以追寻。 直到今天,山上那些石头,仿佛还能看到他牧羊归来的身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仙人黄初平的传说,描绘了他在金华山修炼成仙的神秘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仙境意象,如“草木自为侣”、“烟霞驻容颜”等,展现了仙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结尾的“至今山上石,犹似牧羊还”则巧妙地将传说与现实结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