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岁自蜀随计趁试不及

· 李洞
客卧涪江蘸月厅,知音唤起进趋生。 寒梅折后方离蜀,腊月圆前未到京。 风卷坏亭羸仆病,雪糊危栈蹇驴行。 文昌一试应关分,岂校褒斜两日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涪江(fú jiāng):水名,在四川省中部。
  • 蘸月厅: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诗中的虚构场景,意指在月光下蘸水的地方。
  • 知音:了解自己、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
  • 进趋生:指应试的学子。
  • 寒梅折后:指寒梅凋谢之后,即春天。
  • 腊月圆前:指腊月(农历十二月)月亮圆之前,即腊月中旬。
  • 坏亭:破旧的亭子。
  • 羸仆(léi pú):瘦弱的仆人。
  • 雪糊危栈:雪覆盖的险峻栈道。
  • 蹇驴(jiǎn lǘ):跛脚的驴子。
  • 文昌:指文昌星,古代认为掌管文运的星宿。
  • 关分:关键的分数或决定性的因素。
  • 褒斜:褒贬,指评价的高低。

翻译

我客居在涪江边上,月光下蘸水的地方,知音的朋友唤起了我这个应试的学子。寒梅凋谢后我才离开蜀地,腊月中旬月亮圆之前我还没到达京城。狂风席卷着破旧的亭子,我的仆人因病瘦弱,雪覆盖的险峻栈道上,我骑着跛脚的驴子艰难前行。文昌星的一次眷顾应该是关键的决定因素,哪里计较褒贬之间的两天路程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洞在参加科举考试途中的艰辛与期待。诗中,“涪江蘸月厅”和“寒梅折后”等意象,既展现了旅途的孤寂与艰辛,也隐喻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后两句通过对旅途困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考试结果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有诗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