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人日:旧时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据诗中“荆俗”、言“离家二年”,似为大中二年(848)在江陵作。
文王喻复:相传周文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易》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谓冬日阳气剥尽,剥尽后七天又恢复。喻复,即喻人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理。
子晋: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道士浮丘公接以上篙高山。三十馀年后,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见《列仙传》卷上。
舜格有苗:《尚书·大禹谟》载,苗民逆命,舜乃大敷文德,七旬而有苗前来归顺。格:来,至。七旬,故云太远。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旧说豳风系周公所作。
镂金作胜:用金纸雕刻成人形或花卉,以贴屏风或戴在头上,称人胜或花胜。此为荆楚一带的风习。见《荆楚岁时记》。
晋风:谓剪彩造人胜的风习起于晋代。见《初学记·人日》。
道衡:隋代诗人薛道衡,其《人日思归》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王喻复:指周文王以德治国,喻示着国家的复兴。
- 子晋吹笙:子晋,即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吹笙引凤,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 舜格有苗:舜,古代贤君,格,感化;有苗,古代南方的一个部落,这里指舜通过德行感化有苗部落。
- 周称流火:流火,指农历七月的火星,周代称七月为“流火”,意味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 镂金作胜:镂金,雕刻金属;作胜,制作装饰品,这里指用金属雕刻的装饰品。
- 传荆俗:荆,古代楚国的别称,荆俗,即楚地的风俗。
- 剪綵为人:剪綵,剪裁彩帛;为人,制作人形,这里指用彩帛剪裁成人形作为装饰。
- 起晋风:晋,古代国名,晋风,即晋地的风俗。
- 道衡: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的字是道衡。
- 诗思苦:诗思,写诗的灵感;苦,艰难。
- 离家恨得:离家,离开家乡;恨得,感到遗憾。
翻译
今天是文王喻示国家复兴的日子,也是子晋吹笙引来凤凰的吉祥之日。舜帝感化有苗部落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周代称七月为“流火”,这个月份似乎没有尽头。楚地的风俗是用金属雕刻装饰品,晋地的风俗则是用彩帛剪裁成人形作为装饰。我想起了谢灵运写诗时的艰难,离开家乡已经两年,心中充满了遗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文王喻复”和“子晋吹笙”分别象征着国家的复兴和个人的吉祥,而“舜格有苗”和“周称流火”则反映了历史的遥远和时间的无尽。后两句通过对楚晋两地风俗的描述,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最后,诗人以谢灵运的诗思之苦和自己的离家之恨作结,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