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楼
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
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
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
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
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祗役(zhī yì):恭敬地履行职责。
- 南服: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颓思:颓废的思绪。
- 望京台:此处指望京楼,可能是一个高台,用于远望京城。
- 万山:众多的山峰。
- 落日归飞翼:比喻太阳像鸟儿一样归巢。
- 连翩(lián piān):连续不断。
- 东北天:东北方向的天空。
- 涪江(fú jiāng):江名,位于今四川省。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
- 中叶:中期,这里指唐朝中期。
- 文教:文化教育。
- 德威:道德和威严。
- 清远边:使边远地区清明安定。
- 颁条:颁布法令。
- 信徒尔:只是徒劳。
- 华发:白发。
- 苍然:苍老的样子。
- 三峰守:指守护三峰的人,三峰可能指某个地方的三座山峰。
- 岐路:分岔的道路。
- 隔云烟:被云雾隔断,形容距离遥远。
翻译
我恭敬地履行职责,滞留在南方的边远之地,颓废的思绪在晚年时分愈发沉重。闲暇时登上望京楼,只见万山重重,遮蔽了眼前的一切。夕阳如同归巢的鸟儿,连续不断地飞向东北的天空。涪江恰好在下方流淌,为我长久地发出潺潺的水声。唐朝中期,文化教育得以发展,道德和威严使边远地区清明安定。然而,颁布的法令只是徒劳,白发苍苍,显得苍老。我寄情于守护三峰的人,但岐路已被云雾隔断,显得遥远而不可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逢吉在南方边远地区任职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万山蔽其前”和“涪江适在下”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增强了诗的意境。通过“落日归飞翼”和“连翩东北天”的比喻,诗人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的结尾,“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归途的无奈和遥远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