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 杜牧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四十馀年中,超超为浪游。 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 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 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 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 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 我作八品吏,洛中如系囚。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 拂榻与之坐,十日语不休。 论今星璨璨,考古寒飕飕。 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 武事何骏壮,文理何优柔。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 祥云绕毛发,高浪开咽喉。 但可感神鬼,安能为献酬。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胡为去吴会,欲浮沧海舟。 赠以蜀马箠,副之胡罽裘。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 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丘。 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愁。 歌阕解携去,信非吾辈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儒术:儒家学说,这里指学问。
  • 挟车辀:挟持车辆,形容处士行动迅速有力。
  • 坛宇:指学问的领域。
  • 符彩:光彩照人的才智。
  • 酋酋:高远的样子。
  • 超超:形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跪履:跪着穿鞋,表示尊敬。
  • 建筹:筹划,谋划。
  • 拱两手:双手合十,表示拒绝。
  • 掉头:摇头,表示不同意。
  •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指祭祀。
  • 捧俎豆:指参与祭祀活动。
  • 横戈矛:横持戈矛,形容战斗的姿态。
  • 祥云:吉祥的云彩。
  • 献酬:献酒酬答。
  • 胡罽裘:胡人的毛皮衣。
  • 歌阕:歌曲结束。

翻译

处士精通儒家学说,行动迅速有力如同能挟持车辆。他的学问领域宽广而有序,才智光彩照人且高远。他不爱好耕种和庄稼,也不乐意干涉王侯的事务。四十多年来,他自由自在地四处游历。在元和五六年间,他客居在幽魏州。幽魏州有许多壮士,他们的意气使得处士愿意停留。刘济愿意跪着为他穿鞋,田兴请求他筹划大事。处士双手合十,笑着摇头拒绝。从此他向南走,寻找山川,进入了罗浮山。他希望能学习长生不老的药方,大致了解其来历。然后他在孩童的头顶上,轻轻地抽出黑色的头发。我作为一个八品小吏,在洛中如同被囚禁。突然遇到冀处士,感觉豁然开朗,如同登上高楼。我拂去床榻上的灰尘请他坐下,十天里我们不停地交谈。我们讨论现在的星辰灿烂,考古的寒风刺骨。我们探讨治乱的根本,话题相互牵引。武事如何骏壮,文理如何优柔。颜回捧着祭祀的器具,项羽横持戈矛。祥云围绕着毛发,高浪打开咽喉。但这些只能感动神鬼,难以用来献酒酬答。他喜欢进入天子的梦中,刻画形象来满足你的需求。为何要去吴会,想要乘船漂浮在沧海之上。我赠给他蜀马的鞭子,配上胡人的毛皮衣。饯行的酒装满了三斗,东郊的黄叶密布。我感动得流泪,你高歌回应。嵩山高达万尺,洛水流淌了千秋。往事不可追问,天地空旷无垠。四百年的炎汉,三十代的宗周。二三里的遗迹,八九座的高丘。人生在世,何必多悲愁。歌曲结束,我们解开牵绊离去,这确实不是我们这类人所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处士的非凡气质和自由精神,通过对比处士与世俗的差异,展现了处士的超然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中,杜牧通过对处士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知识和远大理想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杜牧诗歌中的佳作。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