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三朅来

· 李涉
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野竹初栽碧玉长,澄潭欲下青丝短。 昔人避世兼避雠,暮栖云外朝悠悠。 我今无事亦如此,赤鲤忽到长竿头。 汎汎随波凡几里,碧莎如烟沙似砥。 瘦壁横空怪石危,山花斗日禽争水。 有时带月归扣舷,身闲自是渔家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朅来(qiè lái):去来,这里指往来。
  • 汎汎(fàn fàn):漂浮的样子。
  • (dǐ):磨刀石,这里比喻平滑。
  • 扣舷(kòu xián):敲打船舷,作为打节拍或伴奏。

翻译

春天钓鱼归来,日头温暖,沿着溪流不厌其烦地慢慢划船。 野生的竹子刚刚长成,碧绿如玉,清澈的潭水下,青丝般的鱼线显得短小。 古人为了避世和避仇,傍晚栖息在云外,早晨又悠悠地离开。 我现在无所事事,也是如此,红色的鲤鱼突然游到了我的钓竿头。 随着波浪漂浮不知几里,碧绿的莎草如烟,沙滩平滑如砥。 陡峭的岩壁横空,怪石嶙峋,山花争艳,鸟儿在水中嬉戏。 有时带着月光回家,敲打船舷,身心自在,真是渔家的仙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钓鱼归来的悠闲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野竹初栽碧玉长,澄潭欲下青丝短”等句,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后文“有时带月归扣舷,身闲自是渔家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羡慕和自得其乐的心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