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国史院鳌峰石

· 虞集
执戟扬郎久不迁,频年从幸到甘泉。 赐归特许先三日,作赋时令奏一篇。 翠勺娱人花带露,貂裘倚马草横烟。 殷勤为谢堂前石,何处来秋共月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执戟扬郎:指在朝廷中担任侍卫的官员。
  • 不迁:未被提升。
  • 甘泉:指甘泉宫,汉代宫殿名,此处泛指皇宫。
  • 赐归:皇帝特许回家。
  • 翠勺:翠绿色的勺子,这里指用勺子舀取花露。
  • 貂裘:貂皮制成的裘衣,贵重的衣物。
  • 草横烟:草地上冒出的烟雾,形容早晨的景象。
  • 殷勤:热情周到。
  • 为谢:为了感谢。
  • 堂前石:指家中的石头,可能与诗人的记忆或情感有关。
  • 来秋:到来年秋天。

翻译

在朝廷中担任侍卫的官员久未得到提升,多年来频繁随皇帝到甘泉宫。皇帝特许他提前三天回家,每次作赋都要上奏一篇。他用翠绿色的勺子舀取带着露水的花露,穿着貂皮裘衣,倚着马在草地上,草地上冒出烟雾。他热情周到地感谢家中的石头,不知道来年秋天是否还能与月亮共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在朝廷中长期未得到提升的侍卫官员的生活片段。通过“执戟扬郎久不迁”和“频年从幸到甘泉”的对比,表达了官员对现状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诗中“赐归特许先三日,作赋时令奏一篇”展现了皇帝的恩典和官员的职责。后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官员对家的深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