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器玉归闽中

十载流离避战尘,白头憔悴始归秦。 霜前渭水有归雁,乱后长安无故人。 不惮北邙迁榇远,莫忘东鲁寄书频。 明年我亦崧南去,拟买黄牛种汝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载:十年。
  • 流离:因战乱或灾难而四处漂泊。
  • 避战尘:躲避战争的烟尘。
  • 白头:头发变白,指年老。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归秦:回到秦地,这里指回到陕西一带。
  • 霜前:霜降之前。
  •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
  • 归雁:南飞的雁群。
  • 乱后:战乱之后。
  • 长安:古都名,今西安。
  • 故人:老朋友。
  • 不惮:不怕。
  • 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北,古代常用来埋葬死者。
  • 迁榇:迁移棺材。
  • 东鲁:指山东一带。
  • 寄书频:频繁寄信。
  • 崧南:指嵩山以南的地方。
  • :打算。
  • 黄牛:指耕牛。
  • 种汝滨:在你所在的河滨耕种。

翻译

十年的流离失所,躲避着战乱的烟尘,直到头发变白,面容憔悴,我才得以回到秦地。在霜降之前,渭水上有南飞的雁群,而战乱后的长安,却再也没有老朋友的身影。我不怕北邙山远迁棺材的艰辛,只希望你不要忘记在东鲁频繁寄来的书信。明年我也打算去嵩山以南的地方,准备买一头黄牛,在你所在的河滨耕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流离失所生活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归乡和友情的渴望。诗中“十载流离避战尘”描绘了长期的动荡生活,“白头憔悴始归秦”则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归乡的艰辛。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云鹏

云鹏,字飞卿,汝海人。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閒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号《陶然集》。所赋《青梅》、《瑞莲》、《瓶声》、《雪意》,或多至十馀首。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之等,不啻十数人,称号专门。就诸人中,其死生于诗者,汝海杨飞卿一人而已。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