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弦月

暮见中天月,幽人思几重。 池如开半璧,光渐远西峰。 候满疑珠蚌,衔幽笑烛龙。 乘时知进德,鉴影惜颓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月亮呈现半圆形的月相。
  • 幽人:指隐居的人,或内心深沉的人。
  • 半璧:半圆形的玉,比喻月亮的形状。
  • 候满:等待月圆。
  • 珠蚌:产珍珠的蚌,此处比喻月亮像珍珠一样。
  •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能吐火照明,此处比喻月亮的光芒。
  • 进德:增进道德修养。
  • 鉴影:照镜子,比喻自我反省。
  • 颓容:衰老的容颜。

翻译

傍晚时分,我仰望天空中的上弦月,内心深沉的人思绪万千。 池塘中的月亮像半块玉璧,光芒逐渐远离西边的山峰。 等待月圆之时,我怀疑那是珠蚌中的珍珠,而那幽暗中的光芒又让我笑对烛龙。 趁着这时光,我明白要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照镜子时,我珍惜自己衰老的容颜。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上弦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诗中,“池如开半璧”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而“光渐远西峰”则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后两句“乘时知进德,鉴影惜颓容”更是深刻,既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也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