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始祖祠宇改建初成承宗戚诸公赐祭卒赋一律志谢

事远难铭魏氏钟,手栽犹见大夫松。 未离故寝成新庙,且喜开门对一峰。 顾我垣墉书阔略,劳君升降礼雍容。 先朝遗俗吾乡在,厚意深惭报莫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刻写。
  • 魏氏钟:指古代魏国的钟鼎,常用于铭刻重要事迹。
  • 大夫松:指高大的松树,象征着高尚和长寿。
  • 故寝:旧时的居所或祠堂。
  • 新庙:新建的祠堂或庙宇。
  • 垣墉:围墙。
  • 阔略:简略,不详细。
  • 升降:指进出祠堂的礼仪动作。
  • 雍容:从容不迫,端庄大方。
  • 先朝遗俗:指前代留下的风俗习惯。
  • 报莫从:无法回报。

翻译

事情已远,难以在魏氏的钟鼎上刻下铭文,亲手栽种的松树依旧高大挺拔。 旧时的祠堂变成了新的庙宇,令人欣喜的是开门就能看到一座山峰。 看着简陋的围墙,记录着简略的文字,感谢你们从容不迫地进出,进行庄重的礼仪。 我们乡里还保留着前朝的风俗,我深感惭愧,无法回报你们的深厚情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先祖祠宇改建完成的感慨与对宗族亲友的感激之情。诗中,“魏氏钟”与“大夫松”形成对比,前者象征着历史的遥远与难以铭刻,后者则代表着家族的延续与坚韧。新庙与一峰的对照,展现了新气象与自然的和谐。末句表达了对传统风俗的尊重及对亲友厚意的无法回报之感,体现了作者的谦逊与感恩。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