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 · 小暑六月节

·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拼音

所属合集

#小暑

译文

突然暖暖的热风到了,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正因为炎热季节的一场场雨,才有了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绿苔。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倏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突然。
  • 因循:指依循常规,不加变革。
  • 竹喧:竹林因风吹动而发出声音,暗示即将下雨。
  • 山暗:山色因为云雾而变得阴暗。
  • :自然界的打雷现象,预示天气变化。
  • 户牖:门窗,户指门,牖指窗。
  • 深青霭:浓密的青色雾气,形容夏日雨后清新。
  • 阶庭:台阶和庭院,指室外环境。
  • 长绿苔:长时间生长的绿色苔藓,表示湿润和静谧。
  • 鹰鹯(zhān):两种猛禽,此处借指夏日捕食者。
  • 蟋蟀:一种昆虫,古人常以其鸣声象征秋天的到来。

翻译

夏天的热风突然降临,按照惯例小暑节气也随之而来。 竹林最先感知到雨意,山色因为乌云而显得昏暗,雷声已在远处响起。 门窗透出深深的青色雾气,庭院里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猛禽鹰和鹯开始学习新的捕猎技巧,而蟋蟀的鸣叫不要催促夏天的离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夏日的热烈与生机。竹林的喧闹、山色的变化以及雷声的预示,都生动地刻画了天气的转变。诗人寓情于景,以“深青霭”和“长绿苔”表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和湿润的环境,同时通过鹰鹯的学习和蟋蟀的鸣叫,暗示着季节的更迭。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热烈与宁静。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