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 · 和杨素 · 其二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 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 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 左贤皆顿颡,单于已系缨。 绁马登玄阙,钩鲲临北溟。 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边庭:边疆的军营。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插羽:古代传递紧急军情时,会在文书上插上羽毛,表示急迫。
  • 徵兵:征召士兵。
  • 少昊:古代传说中的东方天帝,这里指代东方。
  • 腾金气:金气指秋天的气息,腾表示升起,这里指秋天的气息强烈。
  • 文昌:星名,主文运,这里指文昌星动,预示着战争的开始。
  • 将星:主将之星,这里指战争的将领。
  • 长驱:长距离快速行军。
  • 鞮汗:古代北方民族,这里指代北方。
  • 夫人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绝漠:极远的沙漠。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深秋。
  • 穷阴:极度的阴冷。
  • 哀笛曲:悲凉的笛声。
  • 断雁声:孤雁的哀鸣声。
  • 连旗:军旗相连,形容军队众多。
  • 鹿塞:古代边塞名。
  • 叠鼓:鼓声连绵不断。
  • 龙庭:古代匈奴的王庭。
  • 妖云:不祥的云,象征敌军的威胁。
  • 晕月:月亮的光晕,这里形容月光朦胧。
  • 左贤:匈奴的左贤王。
  • 顿颡:低头,表示投降。
  • 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
  • 系缨:被俘虏。
  • 绁马:拴马。
  • 玄阙:指天宫,这里比喻高大的城阙。
  • 钩鲲:捕捉大鱼,比喻取得重大胜利。
  • 北溟:北海,这里指边远之地。
  • 霍骠骑:指汉代名将霍去病,因其曾任骠骑将军。
  • 高第:高大的宅第,这里指霍去病的府邸。
  • 西京:指长安,汉代的都城。

翻译

边疆的军营烽火连天,惊动了整个边境,紧急军情插上羽毛,连夜征召士兵。东方的秋天气息强烈,文昌星动预示着战争的开始,将领们准备出征。军队长距离快速行军,直指北方的鞮汗和夫人城。穿越极远的沙漠,深秋时节,万里之外的阴冷天气让人感到凄凉。寒夜里传来悲凉的笛声,霜天中孤雁的哀鸣声断断续续。军旗相连,军队集结在鹿塞,鼓声连绵不断,向着匈奴的王庭进发。不祥的云象征着敌军的威胁,月光朦胧地照在胡人的营地上。匈奴的左贤王低头投降,单于已经被俘虏。拴马登上高大的城阙,取得重大胜利,就像捕捉到了大鱼。我们应该知道,像霍去病这样的名将,他的府邸在长安是高大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急与激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诗中“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等句,迅速勾勒出战事的紧迫感;“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则展现了军队的迅猛和决心。后半部分通过对战场景象的细腻描写,如“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加深了战争的悲壮氛围。结尾以霍去病的典故,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赞美和对胜利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边塞诗的特色。

薛道衡

薛道衡

薛道衡, 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隋朝大臣,著名诗人。 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隋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大业五年,逼令自尽,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卷,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 著有文集七十卷行于世,至今已佚,仅存《薛司隶集》一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诗二十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八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