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淞:**水名,即吴淞江,在今上海市境内。
- **灵山:**传说中的仙山,此处也借指仙境般的境界 。
- **突兀:**高耸的样子 。
- **铙歌:**军乐。
- **广长舌:**佛教语,佛之舌相。用以喻口才出众。
- ****大纛(dào)**:**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 **精进幢:**“精进”在佛教中表示勇猛努力、持之以恒。“幢”本指旗帜,这里“精进幢”寓意代表修行精进的旗帜 。
翻译
仿佛裁剪下了吴淞江半江的江水,那灵秀的仙山高高耸立,走进了悠闲宁静的窗前。那军中的铙歌之声,就如同佛那善说法的广长舌,而那高高飘扬的大旗,难道不正是代表着修行勇往直前的精进之旗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展现了董其昌独特的艺术想象。首句“剪得吴淞水半江”以夸张奇妙的想象,将壮阔的江景纳入绣佛斋图的视野,给人以宏阔而奇幻的感觉。“灵山突兀走闲窗”笔锋一转,引入了灵秀而高耸的仙山之景,让宁静的画面陡然增添一丝奇崛之气,一个“走”字更是赋予了灵山动态的美感,仿佛仙山正走向窗户,与室内的幽闲氛围自然融合。
后两句“铙歌即是广长舌,大纛岂非精进幢”则是从声音和视觉形象入手,将世俗的意象与佛教意象相融合,别出心裁。以军中乐曲“铙歌”比拟佛的“广长舌”,暗示着佛法如同慷慨激昂的军乐,能够唤醒人们的心灵;“大纛”比作“精进幢”,把具有阳刚之气的军中之旗与象征佛教修行进取的“精进幢”联系起来,展现了世俗与宗教在精神层面上的某种契合,体现了作者对佛法修行的深刻领悟和诗意表达 。整首诗境界开阔、构思奇特,充满了空灵的意趣和深邃的宗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