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 沈禧
虬枝撑月倚高寒。瘦影拂琅玕。露华冷沁苍苔润,更深后、万籁声乾。尘虑于时顿息,冲襟此际惟宽。 俨然妆饰整衣冠。独抱素琴弹。铿金戛玉何清趣,知音少、空自嗟叹。志在高山流水,□惊别鹤离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虬枝(qiú zhī):盘曲的树枝。
  • 撑月:形容树枝高耸,仿佛撑起月亮。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形容月光下的树影如玉般洁白。
  • 露华:露水。
  • 万籁: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
  • 声乾(qián):声音消失,寂静。
  • 冲襟:胸怀开阔。
  • 铿金戛玉(kēng jīn jiá yù):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 别鹤离鸾:比喻离别的悲凉。

翻译

盘曲的树枝高耸入云,仿佛撑起了寒冷的月光。瘦削的树影拂过如玉般洁白的地面。露水冷冷地沁入湿润的苍苔,夜深了,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消失了。此时,尘世的烦恼顿时消散,胸怀变得开阔。

我整装肃容,独自弹奏素琴。琴声清脆悦耳,却知音难寻,只能空自叹息。我的志向如同高山流水,却惊动了别离的鹤与鸾,增添了离别的悲凉。

赏析

这首作品以夜晚的静谧为背景,通过描绘高耸的树枝、冷冽的月光和寂静的自然,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撑月”、“瘦影”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孤独。琴声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音乐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追求。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沈禧

元湖州吴兴人,字廷锡。有《竹窗词》。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