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 题来青楼

· 沈禧
画楼高出子城湾。卷幔见南山。堆有叠翠排天际,似蛾眉、巧绾云鬟。风月四时长占,星辰午夜宜攀。 蓬莱仙阙有无间。望处隔尘寰。何当养就升天翼,恣翱翔、飞去飞还。纵目真穷寥廓,置身如履孱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城:城外的小城。
  • 卷幔:拉开窗帘。
  • 南山:指画楼南面的山。
  • 叠翠:层层叠叠的绿色,形容山色。
  • 蛾眉:古代美女的眉毛,这里比喻山峰。
  • (wǎn):盘绕,系结。
  • 云鬟:如云的发髻,形容山峰的形状。
  • 风月:指风景和月色。
  • 星辰:星星。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
  • 仙阙:仙人的宫殿。
  • 尘寰:尘世,人间。
  • 升天翼:比喻能够飞升的翅膀。
  • :任意,尽情。
  • 翱翔:自由地飞翔。
  • 寥廓:广阔无垠的天空。
  • :踩,踏。
  • 孱颜:形容山峰高耸险峻。

翻译

画楼高高耸立在城外的小城湾边,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南面的山。山峰层层叠叠,绿色连绵,仿佛是美女的眉毛,巧妙地盘绕成如云的发髻。四季的风光和月色总是那么迷人,午夜时分,星星似乎也触手可及。

蓬莱仙山和仙人的宫殿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隔着尘世的距离。真希望能养出一对能飞升的翅膀,尽情地在天空中翱翔,自由地飞去又飞回。放眼望去,天空广阔无垠,仿佛自己真的踏上了那高耸险峻的山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画楼高处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秀美和天空的辽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想象,如将山峰比作美女的眉毛和发髻,将天空比作可以踏足的险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展现了元代诗人沈禧的浪漫情怀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沈禧

元湖州吴兴人,字廷锡。有《竹窗词》。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