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 李瓒
客舍沙南蒲子堈,流光愁思共微荒。 落林翠竹含溪影,小树红梅播野芳。 解乐师襄方入海,乘舟张翰谩归乡。 不如却学南山牧,叩角浩歌清夜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遣兴:抒发情感,排遣心情。
  • 客舍:旅馆。
  • 沙南: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蒲子堈: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流光:流逝的光阴。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微荒:微小的荒凉感。
  • 落林:落叶的树林。
  • 翠竹:绿色的竹子。
  • 含溪影:映照在溪水中的影子。
  • 小树红梅:小树上的红色梅花。
  • 播野芳:散发着野外的芳香。
  • 解乐师襄:解下乐器,指不再演奏音乐。师襄,古代乐师的名字。
  • 方入海:正要出海。
  • 乘舟张翰:乘船的张翰,张翰是西晋文学家,此处可能指乘船远行。
  • 谩归乡:空自归乡,指归乡无实际意义。
  • 南山牧:南山的牧人。
  • 叩角:敲击牛角,古代牧人常以此为乐。
  • 浩歌:大声歌唱。
  • 清夜长:漫长的清夜。

翻译

在沙南蒲子堈的旅馆中,我感受到流逝的光阴与微小的荒凉,忧愁的思绪随之而生。落叶的树林中,翠竹映照在溪水中,小树上的红梅散发着野外的芳香。我解下乐器,正要出海,而乘船的张翰却空自归乡。与其这样,不如去南山做一名牧人,敲击牛角,在漫长的清夜中大声歌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客舍周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归宿的感慨。诗中“落林翠竹含溪影,小树红梅播野芳”一句,以景寓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两句“解乐师襄方入海,乘舟张翰谩归乡”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最后,作者提出“不如却学南山牧,叩角浩歌清夜长”,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愿望,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李瓒

李瓒

元平江路人,字子粲,一字子鬯,号弋阳山樵。旁通佛经及庄周之学。有《弋阳山樵稿》。 ► 27篇诗文